琉璃瓦老化是长期受自然环境、人为因素影响导致的性能衰退现象,其老化问题可能涉及物理结构、外观质量和功能特性等多个方面。以下是琉璃瓦老化后常见的问题及成因分析:
一、物理结构损坏
1.釉面开裂与剥落
表现:釉层出现网状裂纹(龟裂纹),严重时小块釉面脱落,露出底层陶胎。
成因:
冷热循环导致釉层与陶胎膨胀系数差异(釉层硬脆,陶胎韧性较低);
酸雨、盐雾等腐蚀性物质长期侵蚀釉面,削弱结合力;
施工时基层不平整或瓦片固定不牢,受力不均引发应力开裂。
影响:陶胎直接暴露后易吸水受潮,加速内部腐蚀,降低防水性能。
2.瓦片破碎或断裂
表现:瓦片出现贯穿性裂缝、缺角或断裂成小块,尤其在屋脊、檐口等受力集中部位更易发生。
成因:
长期承受积雪、积灰荷载,或人为踩踏导致结构疲劳;
冬季低温时,瓦缝积水结冰膨胀(冻融循环),挤压瓦片;
陶胎原料烧结不充分,内部存在气孔或杂质,抗折强度不足。
影响:形成漏水通道,可能导致屋面渗漏甚至结构安全隐患。
3.松动或位移
表现:瓦片与挂瓦条、砂浆层之间连接失效,出现滑动、错位或翘起。
成因:
挂瓦条腐烂(木结构)或锈蚀(金属件),失去固定作用;
粘结砂浆老化开裂,尤其是屋脊、泛水等节点处密封材料失效;
大风地区未做加固处理,瓦片被风力掀动。
影响:破坏屋面整体防水体系,加剧其他瓦片的连锁松动。
二、外观质量劣化
1.釉面褪色与污染
表现:釉面颜色变浅、失去光泽,或出现污渍(如黑色苔藓、黄褐色锈斑)。
成因:
紫外线长期照射导致釉料颜料分子分解(尤其是红色、黄色等无机颜料);
空气中粉尘、鸟粪等污染物吸附在釉面微孔中,形成顽固污渍;
苔藓、藻类在潮湿环境下滋生,根系侵入釉面缝隙。
影响:破坏建筑美观,仿古或文物建筑的历史风貌受损。
2.表面粗糙与粉化
表现:釉面变得粗糙,用手触摸有粉末状颗粒脱落。
成因:
酸性雨水(pH<5.6)持续侵蚀釉面硅铝酸盐成分,发生化学反应;
工业废气(如硫化物、氮氧化物)与釉面接触,形成可溶性盐类;
高温高湿环境加速釉面玻璃相的析晶过程,结构疏松化。
影响:釉面防护功能丧失,陶胎吸水率显著上升(正常吸水率≤5%,老化后可达10%以上)。
三、功能性能下降
1.防水性能失效
表现:雨后屋面出现渗漏,室内天花板、墙面出现水渍。
成因:
釉面开裂、瓦片破碎或搭接缝扩大,导致雨水直接渗入;
防水垫层(如有)老化破损,失去二道防线作用;
屋脊、天沟等节点密封材料老化龟裂,形成漏水通道。
风险:渗漏可能引发木结构腐朽、钢结构锈蚀,甚至影响建筑主体安全。
2.保温隔热性能降低
表现:夏季室内温度明显升高,冬季热量散失加快。
成因:
瓦片间缝隙扩大,空气对流增强,削弱屋面热阻;
陶胎吸水后导热系数增大(水的导热系数是空气的24倍),导致传热效率上升。
影响:增加建筑能耗,尤其对节能要求高的现代建筑影响显著。